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血管性痴呆 了解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2018-04-08 22:44:08  阅读:977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侯湘婷

  大家知道什么是血管性痴呆吗,主要就是由于大脑中的血管出现了病变导致的,那么大家知道血管性头痛是怎么引起的吗,血管性血友病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是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由脑缺血引起,缺氧导致脑功能下降的结果。脑血管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

  1、脑缺氧

  大脑皮质中参与认知功能的重要部位以及对缺血和缺氧较敏感的脑组织由于高血压和小动脉硬化所致的小血管病变,长期处于缺血性低灌注状态,使该部位的神经元发生迟发性坏死,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可在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出现近记忆力减退、情绪或性格改变。国外学者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所做的调查发现,有多次心力衰竭病史或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中,痴呆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对照者。

  2、出血性病变

  脑半球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脑实质内直接或间接压迫脑实质,阻断脑脊液循环通路,不同程度痴呆的临床表现。

  3、感染因素

  包括非特异性血管炎,以及结核、梅毒、真菌、寄生虫等均可成为脑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此外,血液病、一氧化碳中毒,以及中枢神经脱鞘病等偶尔也可引发脑缺血或脑梗死,进而出现痴呆症状。曾提出过一种以神经递质缺损为主的非多梗死的脑血性痴呆,值得注意。

  4、家族史

  部分血管性痴呆病患者的家族成员(较大范围的家族成员,不仅限于祖孙等直系亲属)中有发病情况。

  5、其他因素

  高龄、吸烟、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易患血管性痴呆。

  6、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脑血管疾病是VaD的依据,脑实质内可见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缺血。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功能的重要部分可导致痴呆。

  痴呆与病灶部位有关,丘脑、角回、额底部及边缘系统等与痴呆关系密切,如双侧丘脑及丘脑底部病灶可形成丘脑性痴呆,临床较罕见。不同类型脑血管性病变,病理改变也不相同,痴呆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另外,脑血管病变并非惟一导致痴呆的病因,有研究发现,许多病人同时存在神经变性相关的痴呆病变,只是临床表现不明显,处于亚临床阶段,一旦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可较迅速出现痴呆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呈混合性痴呆表现。

  血管性痴呆应积极治疗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血管性痴呆(Va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困扰老年人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中国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方案。

  该标准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

  1.符合痴呆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我们国家正在进入老年化,我们国的老年人口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大家知道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是什么吗,老年痴呆症前兆是什么呢,老年痴呆症预防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的衰退,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障碍。

  这部分症状的老年人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悲伤,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怒骂,有的还会出现精神萎靡、表情麻木、睡眠失去规律性,自我降低等一系列的现象。更为严重的老年患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若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老年痴呆症的九大症状

  1、多疑多虑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老年痴呆症患者变得自私、狭隘、冷漠的人;冷漠、退缩、缺乏兴趣,会下降,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不集中或易怒、多疑,易怒,固执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

  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

  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

  早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经常出现暴力和不合理的患者,如家庭往往漠不关心,冷淡,性情孤僻的事务,缺乏兴趣,变得沉默寡言;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7、呆滞抑郁

  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8、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常常出现错误

  常常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忘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不能记住或辨认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别人,认错朋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并认错自己的儿女。

  9、行为异常

  这种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现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休息。

  老年痴呆一定伴随着记忆力减退,但是反过来说,记忆力减退者并不一定就是老年痴呆症。随着年龄增长,约有三分之二的中老年朋友都会发生记忆力减退,但最后的发病率相对来说非常低。

  有资料统计,最终发展成痴呆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绝大多数只是良性记忆力减退而已。因此,老年患者不要惊慌。

  2.血管疾病的诊断

  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疾病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语言障碍等。符合CT、MRI相应病灶,可有或无卒中史。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性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

  认知功能损害均匀性(斑块状损害),人格相对完整,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体征,存在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二、可能为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

  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时间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

  三、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有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四、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

  1.意识障碍。

  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从上述诊断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血管性痴呆与卒中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提示脑梗死(尤其是多发性脑梗死或反复多次脑梗死)可增加患痴呆的风险,反过来痴呆也增加梗死的风险。

  多项研究及文献报道,脑梗死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的比例在60岁年龄组中高达26.3%,是非梗死对照组的9倍,而在70~79岁组中高达56.1%。这些研究说明痴呆的发生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

  痴呆在传统上常被看作是一种慢性、获得性的无法治疗的智能损害疾病。其实血管性痴呆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的。

  胆碱能系统功能与人的学习和记忆有密切相关,血管性痴呆就是因胆碱系统功能损伤所致。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胆碱系统功能。

  胆碱酯酶抑制剂已通过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认定。因其有助于病人维持日常生活的能力、减少行为改变、改善各期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英国研制的药物和我国自行研制的石杉碱甲(双益平)属第二代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透过血脑屏障,副作用少,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胆碱酯酶抑制剂联用,可减轻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和发展。

  在第二届血管性痴呆国际会议上,也有人提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可改善某些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血管性痴呆除病因治疗、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外还要注重综合治疗如:神经保护治疗、健康维护、家庭护理等。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血管性痴呆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血管性痴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于我们大脑中的血管出现了病变而导致神经的损伤,出现了痴呆的情况。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